“早霜降来年慌,晚霜降粮满仓”,啥意思,今年的霜降是早是晚?
“早霜降来年慌,晚霜降粮满仓”是一句流传已久的农谚,反映了农民对霜降节气早晚与来年收成关系的经验总结。霜降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标志着秋季的尾声和冬季的临近,其早晚对农业生产有着深远的影响。那么,这句农谚究竟有何科学依据?今年的霜降属于“早”还是“晚
“早霜降来年慌,晚霜降粮满仓”是一句流传已久的农谚,反映了农民对霜降节气早晚与来年收成关系的经验总结。霜降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标志着秋季的尾声和冬季的临近,其早晚对农业生产有着深远的影响。那么,这句农谚究竟有何科学依据?今年的霜降属于“早”还是“晚
金秋十月,天津港东疆港区内一派喜人景象——1500平方米晚稻进入集中收割期,沉甸甸的金黄稻穗在阳光下翻滚,不仅勾勒出港口罕见的“丰收图景”,更以实打实的成果印证了天津港在生态治理与绿色发展道路上的扎实成效。
10月11日,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桐源乡塘东村的千亩优质稻示范基地迎来丰收季。连片晚稻褪去青绿、染上金黄,饱满的稻穗沉甸甸垂向大地,从空中俯瞰,金黄稻田与错落的村庄、起伏的山丘相映成画,勾勒出一派生机勃勃的丰收图景。
这段时间,北方地区的小伙伴可谓是特别糟心,因为从国庆假期开始,一直到现在,就没见过一天晴天,几乎天天都是阴雨天,这不仅影响人们的正常出行跟生活,还导致农民朋友的庄稼收成大减,尤其是玉米、花生等作物,几乎都出现了发霉发芽的现象,令人无奈。
央视网消息金秋十月,稻谷飘香。眼下,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21万亩晚稻陆续成熟,进入收割期,当地农户抢抓晴好天气,组织收割机抓紧抢收,同时调集翻耕机对土地进行翻耕,推进稻油轮作,广袤的田野上,收割机与翻耕机接力作业,勾勒出一幅别样的秋日田园画卷。
10月11日,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桐源乡塘东村优质稻千亩示范展示基地晚稻成熟,稻穗饱满低垂。空中俯看,稻田被染成黄色,与山丘、村庄融为一体,恰似一块大大的调色板,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
金秋时节,自贡荣县长山镇五通坝稻田种养共栖循环农业产业园内,千亩晚稻迎来丰收。与别处不同,这里的水稻比自贡其他区域晚熟近两个月,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放干水的稻田里,龙虾已悄然潜入泥中,等待丰收的序幕再度拉开。这种“稻晚熟、虾丰产”的景象,正是荣县稻虾共作模式结
2025年10月8日,我国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这一天不少地区都下起了雨。寒露作为秋季第五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195°,标志着天气从凉爽向寒冷过渡,露水渐寒、即将凝霜 。而“不怕寒露晴一天,就怕寒露下雨”这句流传千年的农谚,随着当日的降雨再次成为大众热议的
据农情调度,截至10月8日,全国秋粮收获过四成。中稻已收获过五成,玉米已收获过四成,大豆已收获四成半,双季晚稻陆续开镰。分区域看,西南过七成,黄淮海近七成,西北过四成半,东北、长江中下游过三成,华南两成半。
“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古人笔下的寒露意韵悠长,时光流转间,今日08时40分57秒,我们正式迎来这一节气。作为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寒露的到来,不仅是日历上的刻度更迭,更标志着暮秋时节的大幕正式拉开。
可是在北方,多地却都在下雨,而且好些地方的降雨还很大,气温也就偏低了!南那么都已经寒露了,下雨好不好?寒露节气下雨又有哪些预兆呢?我们来看看老祖宗的谚语咋说的!
2025年10月8日早上八点四十,太阳走到黄经一百九十五度,寒露就来了,今年是农历乙巳年八月十七,比往年早了好些天,不是天变坏了,是前年闰了六月,把节气全往前推了,北斗七星的斗柄现在指着辛位,秋快完了,再过半个月就是霜降,冬天真要来了。
今天就是寒露了。早晨推开窗,能看见草叶上挂着一层白白的露水,摸上去冰凉凉的。俗话说“寒露寒露,遍地冷露”,到这个节气,天是真的凉下来了。
寒露一到,露水变寒,秋意更浓。您会发现早晨草叶上的露珠格外晶莹,风里也带着明显的凉意。这个节气在古时候,是秋收秋种的关键信号,老祖宗们通过观察这一天,来预测接下来的天气和收成。
寒露刚好也是国庆节的最后一天,这个时候大家是不是都已经踏上了回家的路上呢?这老话都说“最怕寒露一日雨”,没想到今年的十月份的天气这么不给力,我们山东已经下了将近十天的雨啦。在这个秋收的季节里下雨,其实对于农民伯伯来讲是很不友好的。
“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时间过得真快,今天08时40分57秒我们正式迎来寒露节气,寒露是秋天的第五个节气,寒露节气的到来标志着暮秋时节正式开始,天气开始由凉慢慢转寒,我们一定要做好防寒保暖的准备。
干旱与雨涝是两个极端的农业天气。干旱是因为少雨多晴天,造成水分蒸发,土地干裂。而雨涝指的是降雨天气太多了,土壤含水率太高,土壤泥泞。其实,比泥泞更加不好的就是气温太低,天气湿冷,不利于秋收秋种工作的进行的。寒露节是秋季应该是少雨比较干的时候了。因为露水只有晴天
当晨露不再是白露时的微凉,转而凝着几分砭骨的清寒;当雁阵掠过天际,只留最后一抹剪影向南方;当篱边菊花迎着霜风,绽出金黄的笑靥——二十四节气里的寒露,便携着深秋最浓的韵致,悄然叩响了季节的门扉。它是秋的“压轴”,藏着古人观天察地的智慧,载着田间稼穑的期盼,也浸着
玉米已进入成熟收获期,要按照“先熟先收、有涝先收、易损先收”原则,抓紧抢收。在黄淮海北部,收获最晚不超过10月15日;黄淮海南部最晚不得晚于10月25日。
今天就是八月十五了,家家户户都在准备团圆饭。可村里的老人总念叨:"最怕中秋一日雨"。这句话到底藏着什么玄机?难道中秋下雨真会影响来年收成?今天咱们就聊聊这个话题。